奧克斯二次遞表港交所:高增長背后,裁員風波與38億分紅疑云籠罩觀點
招股書顯示,從2022年到2025年一季度,奧克斯的營業收入分別為人民幣195.28億、248.32億、297.59億和93.52億元,連續增長。
二度沖擊港股IPO:奧克斯冷暖自知
暑伏已至,夏日炎炎,難耐酷熱的東北人開始排隊裝空調。超過40度的地表高溫,令此前略顯冷寂的空調行業迎來一波繁榮期。
根據奧維云網(AVC)數據,在6月23日至7月6日這兩周,黑龍江省線下空調市場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817.68%和438%。
同期,吉林省線下空調銷售額同比也分別增長128.76%和788.4%。
在友商們忙著供貨之時,奧克斯在7月16日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,擬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。
作為國內知名空調品牌,這并非奧克斯第一次沖擊IPO。
2018年底,奧克斯電氣就開始接受東方證券的上市輔導,籌備A股上市,并于2023年6月完成輔導。
但最終,奧克斯決定轉戰港股。并于今年1月其向港交所遞表,但以失效告終。
此番二度遞表,令奧克斯獲得了不少關注。
根據《華夏時報》報道,奧克斯之所以放棄A股,原因是:
“A股市場的IPO 是一個高度政策化的市場,幾乎把所有的資源都流向應用科技企業,例如半導體、新材料等反“卡脖子”的賽道傾斜,奧克斯這種傳統家電類的公司幾乎沒有上市的可能。”
簡單來說,奧克斯放棄沖擊A股,是因為科技含量不夠。
港股或許不會在科技含量上“卡脖子”,但奧克斯要講好“IPO故事”,可能仍然沒有那么容易。
一、業績增長背后的疑云
招股書顯示,從2022年到2025年一季度,奧克斯的營業收入分別為人民幣195.28億、248.32億、297.59億和93.52億元,連續增長。
相應的凈利潤分別為人民幣14.42億、24.87億、29.10億和9.25億元,也是連續增長。
僅從營收數據評判,奧克斯大概率可放入優質企業之列。但以場外情勢看,其表現似乎并沒有那么穩健。
這么說原因有三個:
其一,高負債下突擊分紅。
據《海報新聞》報道,2024年前9個月,奧克斯突擊分紅人民幣37.90億元。
根據持股情況大致計算,奧克斯法人鄭堅江個人分得了約31.04億元人民幣,其整個家族共分得了約36.52億元人民幣,這個數字超過了2024年全年的利潤。
天眼查APP顯示,鄭堅江除了是奧克斯法人外,還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。
可以作為對比的一組數據是,截至2024年9月底,奧克斯資產負債率高達84.6%,流動負債凈額達到24.02億元。
前后對比,難免令人對奧克斯上市意圖及長期發展決心產生懷疑。
《海報新聞》評論此事時質疑道:“奧克斯是否出現了用銀行貸款向股東派付股息的情況?”
不管事實如何,高負債已經成為奧克斯的一個承壓點。
截至2024年末,美的、格力、海爾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2.33%、59.19%和61.6%,遠比奧克斯要低。
縱向對比,在頻繁爆雷的房地產行業,相關部門為房企劃定的紅線也才70%。
如此高額的負債率無疑是一個隱患,考慮到奧克斯低于市場平均水平的毛利率,其想實現資金平衡,可能并不容易。
其二,裁員風波。
據《觀察者網》報道,截至今年4月份,奧克斯已經進行了兩輪裁員,裁員比例接近70%。
一位知情人士接受采訪時稱:“去年開始為了大規模進軍海外市場以及沖擊IPO,奧克斯寧波總部各個崗位都在擴招,大量新員工如今剛剛轉正一兩個月,補償少所以優先被裁。”
這一舉動,難免令人想起飽受詬病的奧尼電子。
奧尼電子是一家從事智能網絡攝像機研發、生產和銷售的公司,于2021年12月28日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。
上市前,該公司員工人數逐年增長至1808人,其中,2020年末的員工人數同比增長80.98%。
上市后,2021年末、2022年末,該公司員工人數分別下降至1217人、1012人。
與之相對應,奧尼電子上市后業績迅速跳水,與上市前招股書披露的連續三年增長形成反差。
奧尼電子因此遭到了數不清的負面評論。
此事殷鑒不遠,奧克斯或許應當以之為戒,否則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品牌形象可能遭到損害。
其三,國內市場表現下滑。
根據奧維云網發布的白電產業報告,2018年,國內空調線上平臺的銷量約為2061萬臺。其中,奧克斯空調以589萬臺占28.57%的份額,位居第一。
而到了2025年,奧克斯線上市場以5.02%的市場份額排名第6,線下份額跌出前十,排在第十一位。
近期東北空調市場大爆,各大空調品牌都在搶奪這潑天富貴,奧克斯活躍度卻不高。
據《極目新聞》報道,從6月24日開始,東北、內蒙等地小米空調銷量最高時達到去年同期的20倍 。
美的集團在黑龍江、吉林兩省的空調銷量同比增長高達356%。
海爾因為安裝力量告急,緊急從新疆、內蒙古、四川、陜西、河北抽調500名專業安裝人員,馳援吉林省。
相比之下,奧克斯在這個階段存在感著實低了些,這可能也是其競爭力下滑的一個寫照。
二、1.0時代的競爭力,扛不住2.0時代的浪
奧克斯的命運浮沉,其實可以歸結為四個字:不進則退。
早期奧克斯憑借低價和線上兩個典型打法快速搶占市場份額,一度躋身行業頭部。
但如今,這兩點優勢都在被逐步消解。
奧維云網數據顯示,2025年上半年,美的、格力、海爾線上均價同比下滑12.23%、2.05%、8.21%。
今年“6.18”期間,空調市場中低端產品的價格降幅約為8%~10%。
華凌、TCL、長虹、小米等品牌的1.5匹一級能效變頻空調價格已降至1600-1800元左右,逼近成本極限。
另一方面,或許是為了維持低價優勢,奧克斯在產品層面頻頻翻車。
近幾年,奧克斯研發費用率僅在2%左右,2017年至2023年,格力電器27次起訴奧克斯專利侵權均勝訴。
今年7月11日,根據全國12315消費投訴信息公示,有消費者投訴奧克斯空調可能存在以次充好問題,要求修理。
產品爭議,專利敗訴,以及常年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的毛利率,使得很多業內分析不看好奧克斯的發展前景。其邏輯是:
奧克斯以低價競爭起家,低價競爭導致低利潤率,低利潤率使其無法進行質量升級和技術研發,最終陷入低價低質的惡性循環。
這一敘事和此前電商行業“反低價內卷”的呼聲相仿,都將低價競爭當作破壞行業健康的禍首。
這種聲音影響力很大。從手機到汽車,從零售到服裝,各行各業言必稱“高端化”,仿佛高端化就是擺脫內卷的唯一寶典。
高端化或許沒錯,只是這一邏輯可能忽略了一點:價格和質量并沒有絕對的因果關系,低價并不一定導致低質。
同一技術標準的55寸1080P LCD電視,十年前售價5000元以上,十年后降至1500元,畫質、功能基本無變化,不是因為工廠以次充好,而是顯示面板生產的物理尺寸越來越大,導致單位成本越來越低。
早期一個LED燈泡要幾十甚至上百元一個,如今一個質量穩定的LED燈泡只需要幾元錢,其間技術突破并不大,價格下探主要是因為 LED芯片的生產線(MOCVD設備)規模不斷擴大,單次外延生長能生產更多芯片,單位芯片成本驟降。
技術標準不變的情況下,工業品生產成本必然會隨著生產規模擴大而減小。
空調行業亦是如此,早期的奧克斯,如今的小米,以低價搶占市場并非惡意競爭,而是空調生產規模持續增加,攤薄了廠房和生產線等固定成本。
奧克斯的問題也并不完全在沒有沖擊高端,市場永遠需要低價商品。
讓消費者把3000元的空調換成4000的不是消費升級唯一形式。把3000元空調的價格打到1500,讓那些原本裝不起空調的人都用上空調,也是一種消費升級。
奧克斯真正難題可能在于,成本管控,生產效率等能力沒有隨著銷量增加同步提高。
沒有成本優勢,低價策略就只能是單純降價,結果就是毛利率低于行業平均水平。
2019年,格力公開舉報稱,奧克斯部分型號空調產品與其宣傳、標稱的能效值差距較大,寧波市監局調查后坐實這一指控,對奧克斯處以10萬元行政處罰。
奧克斯當時之所以要把3級能耗的空調虛標成2級,很可能是其沒有能力降低成本卻又希望維持價格優勢,最終選擇走捷徑,造成品牌聲譽受損。
成本管控看似容易,其實并不比研發新技術來得簡單。
小米手機以低價起家,競爭對手們效仿多年,依然無法撼動其“性價比之王”的稱號。
拼多多“全網比價”“低價優先”策略擺在明面上,京東和淘寶雙向圍剿,最終也沒能動搖其低價心智。
當低價成為一種能力,其所構筑的護城河足以令一家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立足。
當然,低價市場會滋生出很多虛假宣傳、以次充好,偷工減料等違法違規行為。但那些現象涉及市場監管,法規完善等更宏大的命題,并不完全是低價的鍋。
2018年,鄭堅江在接受華夏日報采訪時說:“我喜歡務實地做人,務實地做事,不喜歡漫無邊際地空談。”
如今奧克斯或許應當秉持這樣的精神,以務實為先,修煉核心能力,以應對智能科技快速融入空調產品的2.0時代。
1.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,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;
2.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,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來源:TMT觀察網",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;
3.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。